西安正规生子机构

专业的网站,值得信任!
世界慢阻肺日 - 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致力打造肺康复中国模式
来源:http://www.cn-ark.com  日期:2023-01-19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曹露婷

今天是世界慢阻肺日,“肺系生命”,打好慢阻肺阻击战,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显得紧迫而重要。

慢阻肺是秋冬季最为高发的严重呼吸疾病。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总患病人数接近1亿。基层是慢阻肺防控的主战场,找准规范化的防控办法,至关重要。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医会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浙大呼研所所长、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华浩介绍,经过数代呼吸人的不断进取、探索,秉承“临床、科研”的坚实基础,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慢阻肺的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发现新机制、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型,在某些领域已处国际领跑水平。

“致力于慢阻肺基础研究并不是唯一目标,我们希望能够打造慢阻肺防控的范本,聚合各方之力,降低甚至消除慢阻肺危害。”

世界慢阻肺日 - 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致力打造肺康复中国模式

团队基础实力雄厚

诊治手段高速发展

雾化治疗凭借局部用药药物吸收迅速、起效快、药物用量小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成为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是国内率先开展慢阻肺和哮喘雾化治疗的单位之一。彼时,团队老前辈自行设计的雾化治疗整体机可同时治疗多人,对慢阻肺、哮喘病人的气喘气促等症状起到极大的缓解作用。团队老专家还参与呼吸机的研发,用以治疗慢阻肺引发的呼吸衰竭等重症,并获得1978年国家科学大会奖。

然而,受限于雾化药物剂型的不适配,这种雾化治疗因药物颗粒相对较大,且一套整机同时治疗多个病人有交叉感染风险,以致被逐渐淘汰。

上世纪90年代初,沈华浩教授从美国学习归来后引进标准的雾化治疗方法,实现一人一机一泵,弥补此前治疗上的缺憾,团队在慢阻肺诊治领域从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此后20年,国际上药物研发与时俱进。2001年起,支气管舒张剂开始成为GOLD指南主张的慢阻肺治疗核心药物。目前,吸入用的气雾剂或干粉剂的广泛应用方便病人随身携带,治疗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及时。

科研临床连镳并轸

致力打造中国模式

“慢阻肺成因复杂,健康危害大,要彻底攻克这一难题,必须对发病机制了如指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慢阻肺联盟主席、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候任主委、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雯教授介绍,多年来团队在慢阻肺基础与转化研究中迈出了诸多创新步伐。

2018年,沈华浩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了王辰院士牵头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慢阻肺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

世界慢阻肺日 - 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致力打造肺康复中国模式

团队陈志华教授率先在全球开展气道上皮细胞mTOR/自噬调控慢阻肺的作用和机制,发现激活mTOR或阻断细胞自噬能有效保护香烟烟雾、过敏原、环境颗粒等诱导的气道损伤。靶向抑制自噬小分子化合物在慢性气道疾病的应用获得中国发明专利。

团队还发现上皮细胞HDAC2-IL-17A对吸烟诱导的慢阻肺发生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发表在国际呼吸领域权威期刊Chest以及AJRCMB上。

更重要的是,团队在全球首先研发出全新的慢阻肺动物模型,先用香烟烟雾暴露小鼠两周,激发小鼠的自体免疫,然后加入外源性自体抗原,加速T细胞的免疫反应。这样小鼠比原有方法缩短了2/3时间患上“老慢支”。

系列研究不仅极大提高全球慢阻肺研究效率,也为现阶段慢阻肺的临床治疗、基层防控提供了诸多思考和实践方向。

在慢阻肺危重症治疗领域,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保持着一贯的高水准。早在9年前,团队就引进介入治疗,成功救治慢阻肺合并巨大肺大疱的垂危病人。

75岁的秦大伯(化名)确诊重度慢阻肺多年,相关治疗已不起作用,成日胸闷气促,长时间坐卧位超过五年。身体已无法负荷高创伤的外科手术,家人最终找到张斌主任医师。

“病人肺左上叶的巨大肺大疱经过介入减容后,肺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能得到改善。”张斌主任利用EBV金属活瓣,通过气管镜放入上肺段,活瓣的单向通气使得病变部位很快萎缩。术后第二天,秦大伯能下床活动,也没有感到气促。介入治疗的开展不仅存在技术难度,且临床上需要进行严格的适应症筛选,一般应用于不均一性肺大疱、肺气肿的病人。但只要病人选择合适,操作技术熟练,病人症状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在慢阻肺规范化诊治方面,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山海工程专家双下沉、PCCM专科医师培训等为着力点,承担指导全省范围内市县级医院慢阻肺的规范化诊疗工作。“我们应积极探索和优化适合我国实际、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干预的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打造中国模式。”李雯教授指出。

队列研究、肺康复理念

世界慢阻肺日 - 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致力打造肺康复中国模式




参考资料

标签: